財政部「囤房稅」喊卡!囤房與居住正義間如何取得平衡,考驗政府的政策能力。

2019-10-23

低薪是台灣青年最大的痛,低薪、高空屋率,房價、租金居高不下,年輕人難以成家,時代力量黨團於2019年9月提出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案,為促成「居住正義」,獲得廣大迴響,也帶動「囤房稅」熱議。 


【囤房稅喊卡!】財政部於日前以兩個理由,宣佈暫不推動囤房稅:

1、台北市長柯文哲建議中央,持有六戶以上,採區間累進1.2%,從3.6%增至4.8%,然雙北囤房嚴重,不能套用全國,囤房稅必須因地制宜並推出配套措施。

2、地方政府目前仍可利用現行條例,藉調整稅基來達到政策目的。


【地方政府囤房稅效果不彰】政府曾在2014年提出《房屋稅條例》修正案,授權地方政府,針對所有權人持有房屋戶數,在全國合計超過三戶的非自住房屋,提出1.5%-3.6%的差別稅率,進行囤房稅徵收,施行效果不彰,房價依舊高漲的原因在於:

1、選票影響力大過政策:金權政治結構下,來自建商及財團的壓力,許多地方政府反而不進而退,調低房屋稅稅基及囤房稅稅率。

2、非自住房屋定義過於寬鬆:無出租使用,供本人、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,且本人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三戶內,仍為財政部定義之「自住」,意即持有全國第四戶才算囤房,要想辦法逃避賦稅並不難。


【23K的居住正義在哪裡?】

現行囤房稅制度難以落實,光是空屋認定就是問題,再則台灣的政治生態特別,打房政策受政治情勢影響,雖勢在必行,卻難以立竿見影,囤房稅非唯一打房解方,實踐實價登錄2.0、體察民意的居住政策漸進式改革及如何同步解決23K迫在眉睫的低新狀況,讓年輕人獲得居住正義,再再考驗政府的政策能力。